腐蚀战场上的攻防博弈——解析设备失效的十二
时间:2025-03-26 07:05 点击次数:

1. 失效机理
某石化企业重整装置发生氯化铵垢下腐蚀,壁厚3个月减薄2.1mm。分析发现介质中NH3含量超标3倍,Cl-浓度达200ppm,在120℃时形成酸性微环境。解决方案包括注水冲洗频率提高至每周2次,并改用Incoloy825材质的换热管。
2. 预防技术
在线腐蚀监测系统采用ER探针和LPR技术,某炼厂通过实时数据将缓蚀剂用量优化15%,年节约成本380万元。阴极保护设计需注意电流密度,某长输管道因过保护导致涂层剥离,调整电位至-0.85V后修复成功。
3. 管理创新
基于风险的检验(RBI)技术使某乙烯装置检测成本降低40%,检出关键腐蚀点23处。腐蚀控制数据库建立后,设备选型失误率从12%降至2%。某企业实施"腐蚀日历"管理,提前6个月预测到常减压塔顶空冷器腐蚀穿孔,避免非计划停车损失800万元。